用爱心守护这一袭白衣 ——陈立菊同志主要事迹
护士,一个极其平凡却不平庸的职业,在每个安静入眠的夜晚,她们守护着患者那份安全感,就算日月星辰都已悄然入梦,护士始终都会是那暗夜里的“提灯女神”。
陈立菊,荆门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副主任护师,30年来,从儿科病房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再到消毒供应中心,她用岗位坚守和创新实践,恪守着一名基层白衣天使的 “初心”,向人们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
勤于思考,她用初心践行誓言
或许是名字中的“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陈立菊总给人一种纯净高洁的感觉。1988年7月,21岁的她参加护理工作,学习了南丁格尔誓约,此后的岁月,她用行动践行着最初的承诺。
早年在儿科,陈立菊就养成了做理论笔记的习惯,尤其是对于临床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她总是要求自己入心入脑地学,只有把理论吃透,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一次次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先进个人称号,迅速成为一名护理工作的佼佼者。
一次,一个五个月大的患儿状态欠佳,哭闹、呕吐来就诊,在静点观察中细心的她发现孩子大便中带有少许果酱样便,家长并没有在意,但她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病例,联想到可能有肠套叠,随即她把病情反映给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结果诊断为肠套叠,为患儿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她常说,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救死扶伤,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的责任。像这样的案例,在她身上不胜枚举。
甘于奉献,她用爱心呵护生命
2002年,已有14年治疗、护理普通病床儿童经验的她,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她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护理部的一次帮助下,获得了到上海学习新生儿高压氧舱的机会。高压氧舱是个密封的舱体,患儿易产生有恐惧心理以致哭闹,为了能舒缓患儿情绪,她冥思苦想,与有经验的产科、儿科专家医生多次交流,在与一位医生的谈话中得知未出生的宝宝在羊水中感受到的是沙沙的流水声,这让她打开新思路,她想到是否能用音乐模拟羊水中的声音来安抚哭闹的宝宝,她尝试着放些森林中流水、虫鸣的轻音乐,当她打开音乐,水声仿佛拥有着某种特殊的魅力,宝宝马上被潺潺流水声吸引而忘掉啼哭。这个发现使她兴奋不已,她便与更多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她发现怀孕期间,准妈妈往往会给未出生的胎宝宝听音乐,进行音乐胎教,宝宝出生后,依然会保持着这个习惯。宝宝哭闹不安时,胎教音乐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哄娃“神器”。她将大量资料进行积累、整理、总结,最终在现代护理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音乐在小儿高压氧治疗哭闹时的干预》的论文。
乐于服务,她用仁心守护责任
如今倒金字塔型的家庭结构,使儿科形成了特殊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当自家的宝宝生病便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工作中,当她遇到患者家长因情绪激动出现不理智行为、语言时,她总是先换位思考;当遇到家长反映的问题,都会自觉反思;当面对不理解,她总是用感恩的心对待病人的信任,用语音和实际行动感化家长,来鞭策自己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在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区管理,做好下级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言传身教,让护士们不仅掌握了护理技术,还树立了以责任、奉献、耐心、爱心为职业准则,学会用感恩的心理解病人,善与家属沟通,换位思考积极解决实际问题。
忠于本职,她用恒心捍卫职责
2013年,她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在护理部主任的指导、护士长的帮助下,已满46岁的她依旧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并快速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护士长做好消毒供应中心评审验收及6S工作。在2015年负责科室品管圈的制作中,担任圈长,当年被评为工会积极分子。
30年来,陈立菊像一朵白菊,傲然地绽放在最基层,为人们带去健康与安全,坚定地用爱心守护这一身纯洁高尚的白衣。
下一篇:化作春泥更护花 ——刘菁敏同志主要事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