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活下去!
一个高位截瘫患者的最大愿望 (本报记者 魏燕莉)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荆门市石化医院普外科,在一间6人间的病房里看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赵敬菊,已结束了当天输液的她正躺在病床上休息。
见记者来访,赵敬菊吃力地坐了起来,她行动不是很流畅,一个简单的起身动作,她先是把身子侧向一边,用胳膊在床上使劲撑着,花了两分钟才起来。待她坐起来后,记者发现虽然隔着裤子,仍可看出她的两条腿粗细不一,行动起来也不是很灵活,关节处犹显僵硬,需要用手扳着才能把腿放成弯曲的姿势。
赵敬菊是东宝区石桥驿镇人,今年48岁,是一位被判定为“高位截瘫”的病人。事情源于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在一个高台处,她不慎摔倒在地,造成颈椎神经损伤,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她是高位截瘫,以后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闻此噩耗,赵敬菊惊呆了,躺在家里的床上无法动弹时,她想着不能拖累了丈夫,于是提出离婚,谁知朴实的丈夫说什么也不同意,并鼓励她只要坚持锻炼,一定会站起来。鼓励让她燃起了希望,刚摔伤的时候,两个胳膊都不能动,赵敬菊就从胳膊开始锻炼,一遍遍尝试将胳膊抬起来,两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赵敬菊的两个胳膊都能抬了起来。受此鼓舞,赵敬菊更加努力锻炼,胳膊能动了之后,她开始尝试翻身,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她终于能在床上翻身了,随后能坚持着爬起来坐在床上。
能在床上稍微自由活动后,赵敬菊又将目光瞄向了平地,她试着将手撑在床边的写字台上,慢慢将腿挪到床边,她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重新站起来,让丈夫不用在外面打工的时候还想着她在家有没有饭吃。
时隔两年多以后,她重新站了起来,开始和小孩子一样学习走路,如今的她能拄着双拐,在家里洗衣做饭,丈夫农忙时节或是打工回来,再也不需要操心赵敬菊的衣食起居了。
生活总是一波三折,正当赵敬菊一家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日子时,生活又跟赵敬菊开了一个玩笑。2010年8月,赵敬菊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赵敬菊彻底懵了,她很绝望,甚至跟主治医生表示了不再治疗的想法。赵敬菊说,这些年她活得太累,一遍遍的锻炼极其痛苦,丈夫同样付出了很多辛劳,摔伤时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丈夫要忙家里的地,农闲外出打工,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压力很大,加上家里条件也不好,她实在是不想连累家人了。
得知赵敬菊的想法后,石化医院普外科医护人员开始劝说,让她重燃生活的希望。在医生、护士的真诚劝说下,在丈夫、儿子的鼓励下,赵敬菊决定再次和病魔做斗争。当年年底,她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治疗已进入化疗阶段。因家庭条件不好,请不起护工,丈夫、儿子、儿媳为了她的病都忙着打工挣钱,小儿子又在部队,赵敬菊身边并不是每天都有人陪护,这时该科室护士就为她洗头发、剪指甲、洗澡、倒大小便。
平时没事,医护人员也会来到赵敬菊的病床前,和她拉拉家常,鼓励她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在众人的帮助下,赵敬菊的病情得到控制,化疗间隙回家养病期间,她将小木板搁在腿上,给科室医生、护士都写了一封感谢信,她要感谢的人很多,有科室主任莫涛、护士长胡艳、主治医生程翔、护士张大蓉和王自芳等等,她说她没有别的报答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她的深深谢意。
昨日,该科室主任莫涛表示,赵敬菊还有1个疗程的化疗,之后她还需要定期复查,从她的康复效果来看,是比较理想的。该科室护士长胡艳表示,赵敬菊很坚强,能自理的绝不假手于人,护士都是帮忙做些协助工作,比如帮她端水、端饭等等,这对于一名护理人员来说是应该的,也是该院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医院的宗旨所在。
下一篇:天使心语 返回列表